牙周病治療注意事項全攻略
牙周病治療不只是清除牙結石或控制發炎,更是一項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的長期照護計畫。治療前需配合評估全身狀況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是否穩定;而治療後,更不能忽略定期回診與「牙周維護」及「支持性治療」的重要性。
牙周病治療前:需先了解全身或系統性疾病狀況
我們在「牙周病可能引發的疾病」這篇文章有提到牙周病和全身健康互有影響,並且和許多系統性疾病呈現雙向交互作用的關聯性。因此,通常患者在第一次諮詢全口牙周狀況時,我們會先詢問患者身體有沒有全身或系統性疾病,了解這些重要的資訊,才能確保治療的安全與術後成效。
以下說明糖尿病、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患者,在牙周病治療前最常需要評估的健康指標與控制狀況。如果數值不是在標準範圍內,有可能會先請患者再加強控制(可能會需要內科醫師會診),延緩療程,等待數值到達可以治療的範圍後再開始口內療程。
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治療注意事項
糖尿病患者診治通常會有兩種情況。
第一類是來院之前,患者就已經被內科或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斷有糖尿病,依循醫囑控制中。如果病況控制不佳,會影響傷口癒合,嚴重時可能會產生感染。因此糖尿病在牙科療程前,都一定要先做初步的控制。
我們最在意的是「糖化血紅素」的數值,它通常代表 2 至 3 個月血糖平均值。通常數值在 7 以下,我會視為和一般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一樣,採正常流程治療。
如果數值在 7-9 之間,還是可以進行療程,但治療前會建議先服用預防性抗生素避免感染。如果是數值更高,我們會建議要加強糖尿病的控制,待血糖更穩定後再進行牙科治療。
第二類情況,是有些嚴重牙周病患者依照專業醫師口內檢查的經驗、或是拔牙傷口的癒合速度,懷疑患者的身體狀況需要請內科醫師檢查,患者本身不自知,卻診斷出有糖尿病。
高血壓與牙科治療的風險控管
另一項常見的問題是高血壓,一般也是分為兩種類型。
第一類為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,為了避免治療過程酸痛不適,大多數的患者還是需要注射局部麻藥,但局部麻醉藥劑會含有血管收縮劑,因此注射後血壓可能比術前的量測值再稍微增加。
過高的血壓會增加治療時的風險,術中流血的情況也會比較嚴重。因此我們會建議在牙科治療時收縮壓控制在 160mmHg 以下。
另一類是居家量測血壓正常,但進入醫療院所時,情緒壓力造成血壓增高的「白袍恐懼症」患者。我們會建議配合麻醉專科醫師指示,使用藥物或是採取舒眠鎮靜的方式完成牙科治療。
需要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避免心內膜炎的情況
根據美國心臟學會(AHA)指引,僅有極少數的細菌性心內膜炎是由牙科治療所引起。避免細菌性心內膜炎最重要的是,病人應維持口腔清潔狀況良好。對於下列有心臟疾病病史或裝置者,則建議在牙科治療前給予預防性抗生素:
- 裝有人工心臟瓣膜
- 曾有細菌性心內膜炎病史
- 未修復的嚴重先天性心臟病
- 有修復但裝置人工裝置不滿6個月
- 有修復但仍有缺損者
其他免疫低下狀況,例如因癌症接受化學治療或洗腎患者,也可能會考慮在牙科治療前使用抗生素作為預防性措施。
牙周病治療後:應重視維護與後續追蹤
牙周病經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積極治療,通常症狀都會改善。但其實完整的牙周病治療還有兩個重要階段是不能忽視的,分別是「牙周維護」和「口腔重建」。
以下會先說明牙周維護的重要性,之後再和大家介紹萬一因為各種原因缺牙的話,有哪些重建的方式。
牙周維護與牙周支持性治療
在我的門診經驗中,牙周病最常見的復發原因就是經過初期治療後,症狀獲得改善,但卻忽視遵照醫師的醫囑回診、做好牙周維護的重要性。其他原因還可能包括遺傳因素、口腔衛生習慣、免疫狀況、生活壓力等。若治療後不改變生活習慣,未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,牙周病復發風險將會大增。
因此,大部分的牙周患者會建議每 3-6 個月進行維護,有問題的話能及早發現或處理,以避免或延緩疾病的惡化。
雖然牙周病已經治療過,但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反覆累積,還是會導致牙周病復發。就好比打掃房屋一樣,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牙周病治療,像是先把整個房子大掃除後,再做一些局部的結構補強。完工後不可能就再也不必維持房屋整潔,也需要定期的清掃或是年度重點大掃除。
我們在對付頑強的牙周病也一樣,牙周病患者在初步療程順利完成後,並不是就沒事了。事實上,牙周病患者的牙齒存活率要高是有前提的,端賴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。
患者除了要有居家正確口腔衛教管理,也必須能依照醫師指示,長期配合回診進行維護期的療程,也就是所謂的維護期或牙周支持性治療(maintenance phase 或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)。
牙周支持性治療的內容包含牙周深度探測、專業牙結石清除、再提升患者口腔衛教。以美國牙周病醫學會的定義來說,牙周支持性治療的目的有三個:
- 控制疾病避免惡化
- 找出有牙周繼續破壞的位置
- 如有必要局部可能要再治療
根據一份瑞典的研究顯示,有好好回診接受牙周支持治療的患者,在許多牙周病的評估指標上,優於沒有回診者。
而在 2002 年義大利發表的研究更顯示,在治療牙周病後如果沒有規律地做好牙周支持性治療,患者失去牙齒的風險比有定期回診的機率高 5.6 倍!因此,按階段完成牙周病治療後,一定要做好牙周維護,可有效降低牙周病復發的風險。
牙周病治療後的日常口腔保健守則
以下四項重要提醒提供大家參考:
1.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
牙周病主要致病原因是細菌在口腔內形成牙菌斑。因此,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預防牙周病的首要步驟。選擇適合自己的牙刷,每日至少徹底清潔刷牙 2 次,並且使用牙線、牙間刷清理牙齒鄰接面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,才能確保能夠清理到所有表面,特別是後牙。
適度的刷牙力度也很重要,過大的力道可能會導致牙齦受傷萎縮,造成感染發炎。
📌 想知道如何清潔牙齒才有效嗎?可以參考「正確刷牙、洗牙觀念與5大牙齒保健工具挑選技巧」深入認識刷牙方式、牙線與牙間刷的使用方法,以及洗牙相關問題。
2. 規律定期檢查
不論口腔是否健康,也應 3-6 個月做一次檢查。牙醫師可以在早期就發現問題,並及時進行治療。
3. 維持均衡飲食
避免過多的糖分和酸性飲食,因為這些可能導致蛀牙和牙齦問題。
4. 不吸菸
吸菸會增加牙周病的嚴重程度,並影響治療成功率。如果已經是吸菸者,應優先考慮戒除菸癮。
牙周病的治療並不是一勞永逸,而是需要長期的耐心照護。成功的牙周病治療有賴牙醫師與病人密切配合,在牙周病治療之後,持續正確清潔牙齒,勿忽略定期回診檢查的重要性。
參考資料:
- Axelsson P, Lindhe J. The significance of maintenance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. J Clin Periodontol. 1981 Aug;8(4):281-94. doi: 10.1111/j.1600-051x.1981.tb02039.x. PMID: 6947992.
- Checchi L, Montevecchi M, Gatto MR, Trombelli L.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ooth loss in 92 treated periodontal patients. J Clin Periodontol. 2002 Jul;29(7):651-6. doi: 10.1034/j.1600- 051x.2002.290710.x. PMID: 12354091.